近日,一位女子因拒接反诈电话而被骗取了122万人民币。该女子接到了来自陌生号码的电话,称自己的银行卡发生异常,需要核实信息以解决问题。最终,该女子转账了122万人民币给对方,而事后才发现自己被骗。这起案件再次提醒人们要保持警惕,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身份。诈骗分子常常利用社交工具获取个人信息,并冒充熟人或者银行工作人员进行诈骗。通过加强个人防范意识和采取相应措施,我们可以减少遭受诈骗的风险。
近日,一位女子因拒接反诈电话而被骗取了122万人民币。该女子接到了来自陌生号码的电话,称自己的银行卡发生异常,需要核实信息以解决问题。由于她有一定的防范意识,所以拒绝提供个人信息并挂断了电话。然而,不久后她收到了一条银行卡余额不足的短信,随后又接到陌生人的电话,对方自称是该女子的亲戚,并说需要资金急用。由于这次电话出现的时间点与上一次电话相近,女子产生了怀疑,但对方却准确地提供了她的个人信息,使得她相信了对方的身份。最终,该女子转账了122万人民币给对方,而事后才发现自己被骗。
这起案件再次提醒人们要保持警惕,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身份。诈骗分子常常利用社交工具获取个人信息,并冒充熟人或者银行工作人员进行诈骗。为了防范此类情况发生,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:
1.提高警惕:接到可疑电话时,要对对方的身份进行核实。可以通过挂断电话后自己主动拨打银行客服电话,或者直接去银行柜台核实。
2.不泄露个人信息:不轻易提供个人信息,包括身份证号码、银行卡号码等。骗子通常会利用这些信息进行诈骗。
3.保护银行账户安全:定期更改网银密码,不使用简单密码,避免在公共网络环境下进行银行操作。
4.及时报案:一旦发现被骗,要立即拨打报警电话并向银行进行报案,以便追回损失并加强对诈骗分子的打击。
通过加强个人防范意识和采取相应措施,我们可以减少遭受诈骗的风险。希望大家引以为戒,共同营造一个安全的社会环境。